■ 本报记者 李梦瑶
几张长桌围成一圈,企业代表们呼啦涌入,数十个座位一下被占满。晚到者干脆自己搬来椅子,“挤”进了会议室后排。4月21日,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一场对接会上,“抢位子”和“抢话筒”的场景接连上演。
(资料图)
“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企业规模有要求吗?”“依靠受让取得的专利也可以进行质押吗?”“如果专利还未转化为产品,也能质押吗?”“企业可以自己找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吗?”……
纷纷举手,争相“抢麦”,几支话筒如接力棒般传递,聚焦的是同一个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这是一场旨在推动银企双方加强联系、增进了解而举办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会。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海南银行等省内主要银行代表悉数到场,分别介绍了各自现有的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政策与产品。另一边,赴会的企业则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融资需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如此“双向奔赴”的场面,放在过去实难想象: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都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质,易遭遇金融机构的各种冷遇。融资难,由此也成为它们面临的最大发展阻碍之一。
然而近几年,大量具有这一特质的企业却频频顺利拿到贷款。帮助它们获得融资支持的,正是那些曾被忽视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2019年至2022年,全省商标、专利质押总金额86.69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难题的同时,也正加速推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金波说,正是看到了这一积极效应,近年来,该局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等形式,努力为银企双方“牵线搭桥”。
“作为创新型企业,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知识产权。一直想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很多东西弄不明白。”一名参会企业代表直言,这场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零距离交流的对接会让他一下解了惑,“现场已经加了好几位银行经理的联系方式,我们回去就跟进融资事宜。”
当天,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还对专利开放许可业务进行了介绍,同样引起不少企业兴趣。
(本报海口4月22日讯)